大众日报、大众网:给“潜力股”一个宽广舞台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51119/Articel13006MT.htm

 

 37岁的张春巍回国前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从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研究,2014年全职进入青岛理工大学工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入校后不久,学校依托土木学工程这一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为其量身定制、组建起了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目前,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已成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张春巍是该团队的领军人才。近年,青岛理工大学采取扎实有效举措,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教科研的骨干。

 建立传帮带机制

 近几年,青岛理工大学每年都要引进大批博士。这些年轻的博士刚出校门、胸怀抱负,具有一定的学术功底,但对即将踏入的工作环境大多不甚了解。

为强化引导,学校从源头抓起,集中组织岗前培训并为每人选配一名经验非富的教授作为教学实践导师。从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写好一项课题申报书,到学校教学科研等相关管理规定,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在为期半年紧张有序的学习中,新进教师顺利完成了角色转换,个人发展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 该校副校长李国华说,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潜力股”,学校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化用人体制机制改革,促成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

 “本土人才”国际化

青岛理工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青骨”项目实施高校。该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教育厅有关国际合作项目,选拔资助60余名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高校访问交流,通过出国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动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优化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据介绍,学校急青年教师之所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肯塔基大学密切合作,举办双语教学培训班,聘请北京高校知名外教主讲英语能力提升中长期高级培训班,清除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的语言障碍,提升出国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80后”青年教师张鹏从本科起就一直在青岛理工大学就读,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人才”,先后6次前往日本、瑞士、比利时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试验,现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

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记者了解到,学校注重导向引领作用,不断加大青年教师提升学历的支持力度,以鼓励教师多出高水平成果为宗旨,规范职称评审办法、严格职称评审程序,近五年晋升的教授中45岁以下的34名,超过晋升总数的48%,45岁以下的副教授78名,占晋升总数的62%以上;以质量和效果为依据,在薪酬分配上向教学科研突出的教师倾斜,向人才培养突出的教师倾斜,在职教师通过努力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相应类别的,可以申请享受同等待遇。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有力地鼓舞了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在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该校一举拿下了20项青年项目。

“如何让青年教师既安心工作又积极上进,是学校党委一直关心的大事。”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薛允洲说,“当前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十三五’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仍是重中之重。今后学校将不断加大对政策支持力度,为想冒尖、能冒尖的青年教师创造更为宽广的舞台。”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 报 通 讯 员 杨延生 曹玉洁

TOP